一 工程概况
某煤矿厂是年产120万吨的大型国有煤矿,其矿区所排废水由三部分构成:井下生产废水、场地生产废水及居住区生活污水。其中矿井下排出废水所占比例最大,约占废水总量的80%,主要污染物为SS,其余的生产生活废水主要的污染物为COD、BOD及SS。
矿井井下排水是一种在煤炭开发过程中伴生的地下水资源,如果不加以处理直接排放,不仅会对环境造成污染,而且也是对水资源的一种极大浪费,不符合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战略。本工程采用一级强化+曝气生物滤池工艺对井下废水进行处理,后经改造增加消毒工艺后,回用于矿区的工业生产。该项目2012年施工,2013年竣工验收。
二 设计废水水质
本项目的设计处理规模4800m?/d,合200m?/h。水质的实地取水监测结果如下表:
水质指标 | 数值 | 水质指标 | 数值 |
COD/(mg/L) BOD/(mg/L) SS/(mg/L) NH4+-N/(mg/L) CL-/(mg/L) PH值 | 208 96 257 16.2 57.7 7.18 | SO42-/(mg/L) Fe3-/(mg/L) 石油类/(mg/L) TP/(mg/L) 挥发酚/(mg/L)
| 227.3 1.41 5.5 0.34 0.002 |
处理后出水水质标准采用国家《污水综合排放标准》(新建),主要水质控制指标如下表
项目 | COD/(mg/L)
| BOD/(mg/L)
| NH4+-N/(mg/L)
| SS/(mg/L)
| PH值 |
水质要求 | ≤60 | ≤20 | ≤15 | ≤20 | 6.0~9.0 |
三 处理工艺
从水质上看,煤矿综合废水的COD浓度与普通城市污水比较接近,可生化性较好,但是与城市污水不同的是废水中含有较多煤粉,因此悬浮物含量高,氮磷浓度相对较低。针对这些特点,本工程采用混凝沉淀一级强化处理+曝气生物滤池的工艺结合。混凝沉淀是为了将废水中的悬浮和胶体状态的污染物先行去除,曝气生物滤池是为了氧化分解废水中的溶解性有机污染物,保证处理后的废水达标排放或进行回用。处理系统产生的化学污泥(主要是煤粉)和生物污泥经浓缩、脱水后进行综合利用。
四 运行情况
系统调试运行后,出水水质经监测,各项指标均优于原设计标准,并达到了回用标准,因此在清水池增加了消毒设备,投加次氯酸钠后将处理后的出水用于厂内的生产和降尘。
五 工程评析
本工程采用一级强化预处理技术,在大幅去除废水中悬浮物的同时,也去除了大量的COD物质,使后续的曝气生物滤池能够在高滤速的负荷下运行,并保证了出水水质的稳定达标。
出水经过消毒后,达到了再生水回用的水质要求,实现了水资源的再生利用,不但实现了项目的环境效益,也同时实现了项目的经济效益。